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淡水珍珠发光原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淡水珍珠发光原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管是海水珍珠还是淡水珍珠都属于有机类珠宝,如象牙,牛骨,琥珀等等。
白色条痕。具典型的 珍珠光泽,光泽柔和且带有虹晕色彩。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0-1.686,双折射率:集合体不可测。无色散现象。硬度2.5-4.5。天然淡水珍珠的密度一般为2.66-2.78g/cm3,因产地不同而有差异。无解理。韧性较好。
在短波紫外光下白色珍珠为浅蓝色至浅黄色;黄色和金色珍珠为黄绿色,绿褐色至深棕色;黑珍珠为通常粉红色到橙红色;X射线下有淡黄白色的荧光。遇盐酸起泡。
1.颜色
珍珠的颜色是其体色、伴色和晕彩综合的颜色。
珍珠的体色又称本体颜色,也称背景色,是珍珠对白光的选择性吸收产生的颜色,它取决于珍珠本身所含的有机色素和微量金属元素。伴色是漂浮在珍珠表面的一种或几种颜色,一般深色珍珠的伴色更为明显。晕彩是在乏珍珠表面或表面下层形成的可漂移的彩虹色,是加在其体色之上的,是足从珍珠表面反射的光中观察到的,由珍珠的次表面的内部珠层对光的反射、干涉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特有色彩。
珍珠的体色一般以浅色居多,海水珍珠有银白色、浅黄色、金黄色、蓝色和黑色;淡水珍珠的颜色较为丰富,常有白色、多金黄色、紫色、粉色、蓝色、奶油色等。
2.光性
1、成分上的区别
淡水珍珠是没有核的,所有的成分都是由珍珠质组成的,因此,倘若用淡水珍珠做珍珠粉话,不会掺杂任何的杂质。而天然珍珠则是有所不同,海水珍珠是有核的,它的核一般是由猪蹄蚌的贝壳磨成,珍珠质是覆盖在珍珠表面上的。
2、珍珠粉上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珍珠的有效成分是经过科学方法加工而成的,而天然珍珠则是在大海中孕育出来的,因此海水珍珠会更加的清凉和滋润。不过近几年淡水污染非常严重,淡水珍珠的效果已经远远低于海水珍珠。
3、产量上的区别
天然珍珠是在偶然条件下,外界有刺激性的细小杂质进入到某些贝类的外套膜内,此时,贝类软体为了保护自己而分泌出一种珍珠质,层层包裹异物形成赘生物,日久成珠。而淡水珍珠的产量则是高于天然珍珠的,一般每一贝可以生产淡水珍珠6-8粒。
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区别
1、看核
海水珍珠是有核的,而淡水珍珠是无核的,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快速区分,也是因为无核,所以淡水珍珠是美容珍珠粉最好的原料。
2、大小
一般淡水珍珠都比海水珍珠要小,一般海水珍珠都在8MM以上,而淡水珍珠要小很多,所以淡水珍珠价格要更加的便宜不少。
3、形状
一般淡水珍珠的形状都是不规则的,扁的、椭圆的、凹凸的各种各样的都有,而海水珍珠大部分都是正圆形的形状
海底闪闪发亮的珍珠是通过贝类受刺激形成的。贝类如扇贝等,它们的贝壳上有很多柱状或粒状的珍珠母贝。当一些外来物质(如寄生虫、沙粒、浮游生物等)进入贝类体内时,它们会分泌一层胶状物质将异物包裹起来,形成“珍珠囊”。这个囊会与原来的贝壳分离,而形成一颗珍珠。这颗珍珠的色彩和光泽取决于它形成时受到刺激和包围它的物质的颜色。
为了获取珍珠,人们会进行一些养殖活动,如引入刺激物、定期移动贝类位置等,以增加珍珠的产量和品质。在某些情况下,人们还会使用人工方法来产生珍珠,如使用珠子或激光照射来刺激贝类,使其产生珍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还有疑问,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淡水珍珠发光原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淡水珍珠发光原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